当你被生活捶打时,这个90后手艺人却在银器上捶打出自己的山水画卷屋顶秧田工装
发布时间:2018-05-16 23:21:08 浏览: 次
文|袁于杰 图|陈英泽文字经编辑整理
将国画“皴”的笔法融入铸造技能,
山水画中乱石嶙峋的景象显现在金属器皿上
以茶器为画布,
描绘出国画中山水枯寂之感
镂空的花草纹样,
恰似白纸上不经意的着墨
陈英泽的创作平常
手艺网(www.91craft.com)曾前往景德镇,记录下了陈英泽创作银壶的点点滴滴。
陈英泽,福建人,90后“学院派”手工艺人,2013年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,和搭档曹浩成立了工作室“南”,希望把金属艺术与设计融入日用器中。2015年,工作室从南京搬到了景德镇3宝村。
陈英泽自幼爱好国画,大学里又学习了金属工艺与设计。他将国画的笔法融入到金工造物当中,以器物为画布,打造如倪瓒的画作般「笔简意远」的意境。
在平常用具中转达自己的声音
1开始,陈英泽只是很纯洁地想要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,不大理睬市场的需求。但是工作室要生存,他也意想到自己的理念需要有所改变。在好友的建议下,陈英泽开始尝试着做茶器。
《山色》
为了寻觅灵感,陈英泽常常去博物馆看古代的金工,也去市面上视察流行的日式茶器。“没有对他人作品的了解,是没法找到自己的风格的。”
工作室刚成立就有顾客定制日式茶器,陈英泽很庆幸能够有机会磨练自己的技艺。在鉴戒中国和日本古代茶器制作的基础上,陈英泽对他人的作品进行分析、鉴戒,渐渐地找到了自己的创风格格。
《渔庄秋霁》
倪瓒的《渔庄秋霁图》,描绘风雨以后“秋山翠冉冉,湖水玉汪汪”的湖边风景。陈英泽给1件作品也起了这个名字,壶体像是画中山崖,壶纽做成了枯树造型,壶身底侧做出乱石嶙峋的痕迹,焊接上枯树造型的银饰,与壶纽相呼应,营建出枯山水的景象。
刚开始做茶器时,陈英泽希望他人能够看懂融入到茶器中的想法。为此他在制作中加入很多观念性的东西,用大面积的纹理和新颖的设计来吸引年轻人。
《鹅卵石》
现在陈英泽在作品的表达上更内涵,造型上都是简约的设计。有好几件作品都是从文人山水画中得到的灵感。他喜欢倪瓒画作的留白和冷淡,并将这类疏离和简约融入造型中,像画画1样去布局构图。
倪瓒喜画折带皴,用“渴笔”画出,墨线如折带。陈英泽将国画的笔法融入铸造技能中,打了1把通体都是石棱纹的茶壶,朋友说在这把茶壶上看到了国画中“皴”的笔法。
陈英泽对茶器的纹饰设计不求满工满纹,快乐海鲜城工作服壶体纹饰犹如国画有大片的留白。
工作服要收费吗
“每一个时期有每一个时期的模样,我们就做好当代的模样,用古人的工艺技法来表达当代人的语言。”传统的制作技法是1切的基础,不可能平空去做。陈英泽在摸索的进程中也有融入创新。将铸造与器皿造型相结合,在铸造进程中就加入装潢。
凝听器物的声音
陈英泽把茶器的制作进程称为“瞎弄”。对图纸,陈英泽没有很精细的要求,他更愿意在创作进程中让器物逐步定型。
陈英泽对各种材料的态度都很开放,金、银、铜、锡,泥巴都有尝试,固然,银是他的最爱。
他将这个进程称为感受作品的“势”,力度与方向都要用心去体会,通过匠人的经验和审美来判定。敲敲打打看似随便,震颤之间,是手中还未成形的用具在与自己交谈。身心都融入其中,聆听用具的诉说,从中感悟出它“本来”的样子。
自用的1只公道杯,也是陈英泽闲来无聊将几个零件拼凑在1起的结果。公道杯的大形是1只敞口杯,壶嘴本来是要用在梨形壶上的。手把只是用菜刀随手砍的1块木头。简简单单的拼凑,变成了1件非常有趣的作品。很多人看到后都想要,但陈英泽却舍不得给。
《流》
作品《流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“水利万物而不争”。陈英泽本来是想做成鹅卵石造型,但是打造进程中却越发觉得用具过于臃肿,因而改变方向,使用传统錾刻技法从壶身到壶嘴做出阴阳回旋的立体纹样。作品如水1般静静流淌,散发出雅致的光芒。
陈英泽对日用用具有着朴素的见解。谁都可以做,但他希望能够找出当代中国人的表达方法,做出的用具能够像绘画1样转达自己的艺术理念。
详细了解陈英泽的故事,
可点击“浏览原文”,购买《中华手工》1月刊